5月18日,雨后的長江西陵峽,高峽平湖,青山綠水,云霧旋繞,構成一道靚麗的自然生態美景。公民圖片網供圖前語摘要:汞污染正成為一項全球面對的嚴峻污染,尤其是電廠燃煤在其間占了極大的份額。本文首要對當時汞污染局勢、各國政府監測要求做了整理,對汞連續排放監測體系CEMS中校準器、催化轉化辦法、測量辦法、體系規劃中的要害點及留心點做了介紹。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河南省印發河南省推動工業結構調整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業計劃。計劃要求,2019年年底前全省鋼鐵、鋁用炭素、水泥、玻璃、焦化、電解鋁作業力求完畢超低排放改造。全文如下:2018年12月3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赴北京市、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代表生態環境維護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看望慰問據守一線的生態環境監測和強化監督人員,并通過他們向全國生態環境體系廣闊干部職工和全部關心支持參加生態環境維護作業的各界人士致以新年問好。
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印發了《上海市環境監測數據招搖撞騙行為查詢處理辦法》,全文如下:
各區環保局、各有關單位:
為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實在準確,依法依規查處環境監測數據招搖撞騙行為,超低排放粉塵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維護法》《上海市環境維護法則》《上海市深化環境監測革新前進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計劃》(滬委辦〔2018〕19號)的有關規矩,我局擬定了《上海市環境監測數據招搖撞騙行為查詢處理辦法》,經2018年第8次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發布。本辦法自2019年2月1日起實施。
06關于印發《上海市環境監測數據招搖撞騙行為查詢處理辦法》的告知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5月18日,雨后的長江西陵峽,高峽平湖,青山綠水,云霧旋繞,超低CEMS系統 構成一道靚麗的自然生態美景。公民圖片網供圖前語摘要:汞污染正成為一項全球面臨的嚴峻污染,尤其是電廠燃煤在其間占了極大的份額。本文首要對其時汞污染形勢、各國政府監測要求做了收拾,對汞連續排放監測系統CEMS中校準器、催化轉化方法、測量方法、系統規劃中的要害點及留神點做了介紹。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河南省印發河南省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業方案。方案要求,2019年年末前全省鋼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西安印發《西安市“鐵腕治霾·捍衛藍天”三年舉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全文如下:
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西安市“鐵腕治霾·捍衛藍天”三年舉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的告訴
市政發〔2018〕56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分、各直屬安排:
《西安市“鐵腕治霾·捍衛藍天”三年舉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現已市委、市政府贊同,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安排實施。原《西安市“鐵腕治霾·捍衛藍天”三年舉動方案(2018—2020年)》從即日起廢止,原方案中方針、使命和要求與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為準,不再另行下發告訴。另,本方案中各項使命及工作分工,將依據省、市安排變革調整后的部分職能,再行發文清晰。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8年12月28日
西安市“鐵腕治霾·捍衛藍天”
三年舉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
為全面臨標國務院《打贏藍天捍衛戰三年舉動方案》和《陜西省鐵腕治霾打贏藍天捍衛戰三年舉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舉動,改進全市空氣質量,擬定本方案。
一、全體要求
(一)輔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輔導,全面遵從黨的十九大精力和省、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力,牢固樹立新展開理念,實行“五新”戰略使命,結束空氣質量追趕逾越。依照“治霾十法”,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大力調整工業結構、動力結構、運送結構和用地結構,狠抓重污染氣候應對,使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削減,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重污染天數明顯削減,空氣質量明顯改進,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明顯增強。
(二)工作方針。
鞏固提升大氣污染辦理第yi階段效果,以顆粒物(PM10、PM2.5)污染防治為要點,協同推進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臭氧(O3)前體污染物控制。2018年,全市優繡天數到達243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到達60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到達126微克/立方米;2019年,全市優繡天數到達257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到達54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到達122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全市優繡天數到達263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到達5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到達119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明顯削減,二氧化氮(NO2)濃度上升和臭氧(O3)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遏制,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年均濃度爭取到達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規范。
(三)根本準則。
堅持科學治霾、精準施策。立足當時、策劃久遠,既要找準病根、搞好頂層規劃,又要抓住要害、強力攻堅克難,確保數據真、監控真、叫板真,使命實、方法實、職責實,部署快、推進快、見效快。突出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在應急照應時期,采納超常方法強力治標,削峰降值、遏制大氣污染嚴峻態勢;更要冬病夏治、四季長治,著力調整優化工業、動力、運送、用地結構,進步治霾的科學性、精準性和長效性。
堅持協同治霾、合力攻堅。樹立大局意識,打破“城墻思想”,聚集區域特點,實施協同應對,實行汾渭平原及關中區域大氣污染辦理聯防聯控;堅持群防群治,強化同防同責,集結各方資源,會集全民力量,形成全社會“同呼吸、共奮斗”的治霾氛圍;立異系統機制,優化工作形式,構建防控系統,處理突出問題,結束全市大氣污染辦理全體和諧推進。
堅持鐵腕治霾、嚴管真抓。嚴厲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實在夯實“職業牽頭、屬地辦理”職責,層層傳導壓力,敢于動真碰硬,加大追質問責,實施鐵腕舉動。樹立完善全鏈條、無縫隙、閉環式的網格化辦理系統,強化線上線下管控,實施點對點監管,VOCs在線監測系統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始終保持治霾高壓態勢,確保大氣污染辦理各項方法落地見效。
二、要點使命
(一)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推進工業綠色展開。
1.強化源頭管控。2018年,結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2019年,結束環境質量底線、資源運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擬定更嚴厲的工業準入門檻,清晰制止和約束展開的職業、出產工藝和工業目錄。活躍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制止新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建造項目,對現有的化工、建材、有色等項目的改、擴建環境影響評價,應滿意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制止新增化工園區。(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規劃局、市國土局、市水務局、市農林委、市建委、市秦嶺辦等參加。排名第yi位的牽頭部分為總牽頭部分,下同;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擔任實行。以下均需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各開發區管委會擔任實行,不再列出)
2.優化工業布局。嚴厲實行《關中區域治污降霾要點職業項目建造輔導目錄(2017年本)》,制止新建、擴建燃煤發電、燃煤熱電聯產和燃煤會集供熱項目,制止新建、擴建和改建石油化工、煤化工項目。依照區域功能區劃分要求,編制工業展開規劃,全市現有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區,依照工業布局規劃要求,實施落后工業、職業清退。(市發改委、市工信委牽頭,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參加)
3.嚴控“兩高”職業產能。逐年擬定高耗能、高排放職業企業退出工作方案,對已清晰的退城企業,要清晰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產。要點壓減水泥(不含粉磨站)、石油化工、煤化工、防水材料(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保溫材料(不含以天然氣為燃料)等職業企業產能。到2020年,全市建成區根本結束重污染企業搬家改造或封閉退出。(市工信委牽頭,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參加)
嚴禁新增水泥、鑄造、電解鋁和平板玻璃等產能,實行嚴于國家的水泥、平板玻璃等職業產能置換實施方法;新、改、擴建觸及大宗物料運送的建造項目,準則上不得采用公路運送。(市工信委牽頭,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交通局等參加)
4.加大落后產能篩選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厲實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規范,依法依規加大落后產能篩選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謹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市發改委、市工信委牽頭,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質監局、市安監局、市工商局等參加)
5.強化“散亂污”企業歸納整治。全面展開“散亂污”企業及集群歸納整治舉動。依據工業政策、工業布局規劃,以及土地、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要求,進一步完善我市“散亂污”企業及集群認定、整治規范。實行拉網式排查,樹立辦理臺賬,實施分類處置。列入關停撤銷類的,根本做到“兩斷三清”(堵截工業用水、用電,清除質料、產品、出產設備);列入整合搬家類的,要依照工業展開規劃化、現代化的準則,搬家至工業園區并實施晉級改造,并依法依規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列入晉級改造類的,樹立職業標桿,實施清潔出產技術改造,全面提升污染辦理水平。樹立“散亂污”企業動態辦理機制,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造和已撤銷的“散亂污”企業異地搬運、死灰復燃。2019年末前,全市“散亂污”企業整治根本結束。(市工信委牽頭,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安監局等參加)
6.深化工業污染辦理。要點工業污染源全面裝置煙氣在線監控設備,監督污染源企業確保在線監測數據的實在、準確。嚴厲實行《陜西省工業污染源全面合格和排放方案實施方案(2017—2020年)》,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合格排放,對涉氣污染源企業展開監督性監測,監測結果及時報環境保護部分。將煙氣在線監測數據作為法律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關于污染物排放不合格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峻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矩責令歇業、封閉。鼓舞采納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第三方社會化專業安排展開監測和污染防治設備運營辦理。樹立掩蓋一切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答應準則,2020年末前,結束排污答應辦理名錄規矩的職業答應證核發。(市環保局牽頭)
7.推進要點職業污染辦理晉級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全面實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石油化工工業、合成樹脂工業、聚乙烯工業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全面實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暫未出臺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規范的觸及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職業實行陜西省《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規范》(DB61/T1061—2017)。按省上要求,推進實施要點職業超低排放改造。強化工業企業無安排排放管控。展開建材、有色、火電、鑄造等要點職業及燃煤鍋爐無安排排放排查,樹立辦理臺賬,對物料(含廢渣)運送、裝卸、貯存、搬運和工藝過程等無安排排放實施深度辦理,2019年末前根本結束。(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參加)
8.推進各類園區循環化改造、規范展開和提質增效。加速現有各類園區的改造晉級,大力推進企業清潔出產,延伸工業鏈,進步工業關聯度,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結束土地集約運用、資源動力高效運用、廢棄物資源化運用。對不同性質園區加強分類輔導,鼓舞創立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完善園區會集供熱設備,活躍推行清潔動力(不含天然氣)會集供熱。到2020年,75%的國家極園區和50%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牽頭,市工信委、市環保局、市科技局參加)
對現有各類工業園區,限期進行合格改造,削減工業集聚區污染。有條件的工業集聚區試點建造會集噴涂工程中心,配備高效治污設備,代替企業獨立噴涂工序。(市環保局牽頭,市工信委、市科技局等參加)
9.大力培育綠色環保工業。壯大綠色工業規劃,展開節能環保工業、清潔出產工業、清潔動力工業,培育展開新動能。活躍支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撐企業技術立異才能建造,加速把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辦理要點技術配備等工業化展開和推行應用。活躍推行節能環保全體處理方案,加速展開合同動力辦理、環境污染第三方辦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市發改委牽頭,市工信委、市環保局、市科技局等參加)
(二)加速調整動力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動力系統。
10.建造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結束已劃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造,禁燃區內制止銷售、燃用高污染燃料,制止新建、擴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設備,已建成的應當在屬區域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規矩的限期內改用天然氣、頁巖氣、液化石油氣、電或許其他清潔動力。依據大氣環境質量改進要求,逐漸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規劃。(市環保局牽頭)
11.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以散煤削減為主,規上工業以燃料煤削減為主,結束省上下達的年度煤炭削減使命。實行《關中區域要點企業煤炭消費預算辦理暫行方法》《關中區域熱電聯產(自備電廠)機組“以熱定電”暫行方法》,加強節煤改造。依照煤炭會集運用、清潔運用的準則,要點削減非電力用煤,進步電力用煤份額,到2020年全市電力用煤占煤炭消費總量比重明顯進步,煤炭占動力消費總量比重控制在60%以內。持續推進電能代替燃煤和燃油,代替規劃到達省上要求。煤炭消費結束負增長。(市發改委牽頭,市市政局、市工信委、市統計局參加)
12.深入推進散煤辦理。整村推進鄉村居民、農業出產、商業活動燃煤(薪)的清潔動力代替,采納以電代煤、以氣代煤,以及地熱能、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動力代替。扎實做好中央財政支撐北方區域清潔取暖試點工作,歸納考慮動力供應確保,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熱則熱、宜煤則煤,擬定2018—2019年全市散煤辦理方案,展開入戶了解,清晰辦理清單,對部分山區鄉村及遺址保護區等清潔動力無法掩蓋區域,持續實行“煤本制”,采暖季運用潔凈煤過渡。力求2019年10月底前根本結束散煤代替工作。(市發改委牽頭,其他部分按我市煤炭削減專項方案分工擔任)
逐年壓減定點民用清潔煤經營場所,2018年壓減不少于60%,2019年,全市“禁燃區”內準則上不再保存定點清潔煤經營場所,“禁燃區”外依據需要合理布局清潔煤配送網點。(市商務局牽頭)
安排展開燃煤散燒辦理專項查看舉動,確保出產、流轉、運用的潔凈煤符合規范。質監、工商部分要以潔凈煤出產、銷售環節為要點,每月安排展開潔凈煤煤質專項查看,依法嚴厲打擊銷售劣質煤行為。(市質監局、市工商局牽頭)
13.對火電企業進行改造。在確保電力系統安全安穩運轉的前提下,新增用電量首要依靠區域內非化石動力發電和外送電滿意,到2020年,承受外送電量份額比2017年明顯進步。
大力篩選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合格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關于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煤炭消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目標,向省上申報買賣或置換。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速供熱管網建造,充分釋放和進步供熱才能,篩選管網掩蓋規劃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采暖季,供熱機組嚴厲依照以熱定電準則實行發電方案,確保民生用電、用熱需求不受影響;非采暖季,在確保電網安全安穩運轉的前提下,削減或中止發電;其間,大唐灞橋熱電廠、大唐渭河熱電廠、大唐戶縣第二熱電廠、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西郊熱電廠于2018年末前首先結束熱電聯產改造。(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市政局等參加,大唐渭河熱電廠、陜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和西郊熱電廠由西咸新區擔任)
14.制止新增燃煤會集供熱站。新增供暖悉數運用天然氣、電、可再生動力供暖(包括地熱供暖、太陽能供暖、工業余熱供暖等),優先采納分布式清潔動力會集供暖,寓居修建不具備條件的,可接入市政會集供暖。推進熱電聯產富余熱能向合理半徑延伸,掩蓋規劃內的燃煤會集供熱站悉數予以撤除,掩蓋規劃外的統籌布局天然氣、電、地熱等清潔動力取暖方法,暫不具備清潔動力供暖的實行超低排放規范并限期結束清潔動力改造。在天然氣、電力等相關方法確保到位的狀況下,全市現有燃煤會集供熱站2019年末前改造結束,其間,2018年不少于60%。(市發改委、市市政局牽頭)
15.展開鍋爐歸納整治。2018年末前,除熱電聯產鍋爐外,全市一切燃煤鍋爐、燃煤設備和工業煤氣發生爐、熱風爐、導熱油爐悉數撤除或實行清潔動力改造,同步加大燃煤小鍋爐及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備篩選力度。
2019年末前,全市一切燃氣鍋爐全面結束低氮焚燒改造并到達排放規范要求,其間2018年不少于60%,出產經營類天然氣鍋爐悉數結束。改造后的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于80毫克/立方米。(市環保局牽頭)
16.加強秸稈等生物質禁燒。實在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強化當地各級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職責。要點區域樹立網格化監管準則,在夏收和秋收階段展開秸稈禁燒專項巡查。謹防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區域性重污染氣候。(市環保局牽頭)
全面加強秸稈歸納運用。推行固化成型、生物氣化、熱解氣化、炭化等動力化運用技術,培育龍頭企業,示范帶動秸稈質料運用專業化、規劃化、工業化展開。展開秸稈還田、青貯飼料、堆肥等秸稈歸納運用,2018年末前,各涉農區縣,西咸新區、涉農開發區至少建成1處秸稈質料工業化運用試點項目,力求結束一縣一品,不斷進步秸稈高值化運用水平。樹立秸稈等生物質去向溯源機制,可采納政府回購、分散式填埋等方法,確保農作物秸稈歸納運用率安穩在95%以上,從源頭上削減秸稈焚燒現象。2018年末前,農業栽培飼養等出產設備悉數運用液化天然氣、電供暖等清潔化保溫,杜絕運用散煤、秸稈、玉米芯、枯枝落葉等生物質燃料。(市農林委牽頭,市發改委參加,涉農區縣政府,西咸新區、涉農開發區管委會擔任)
17.抓好天然氣產供儲銷系統建造。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于鄉鎮居民生活和冬天取暖散煤代替,要點推進“增氣減煤”。“煤改氣”堅持“以氣定改”,確保安全施工、安全運用、安全辦理。有序展開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準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天然氣化工項目。加速天然氣調峰儲氣設備建造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全市燃氣儲藏才能到達省考量化目標要求。樹立完善調峰用戶清單,采暖季實行“壓非保民”。到2020年,天然氣占一次消費動力比重高于12%。(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市市政局、西安城投集團等參加)
18.加速鄉村“煤改電”電網晉級改造。擬定實施工作方案,電網企業要統籌推進輸變電工程建造,滿意居民采暖用電需求。鼓舞推進蓄熱式電鍋爐等電供暖。各區縣、開發區對“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建造要給予大力支撐,統籌和諧“煤改電”、“煤改氣”建造用地。(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參加)
全力實行西安剛強電網建造,確保建成后的電網能夠滿意西安區域承辦大型國際性會議需要和“煤改電”要求。(市發改委牽頭,相關市級部分參加,相關區縣政府,西咸新區、相關開發區管委會擔任)
2018年11月15日前,結束城市智能電表改造。(市房管局牽頭)
2018年11月15日前,結束鄉村智能電表改造。(市發改委牽頭)
19.進步動力運用效率。持續施舉動力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舉動。健全節能規范系統,大力開發、推行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結束要點用能職業、設備節能規范全掩蓋。要點區域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到達國際先進水平。(市發改委牽頭,市建委、市質監局、市工信委等參加)
量體裁衣進步修建節能規范,加大綠色修建推行力度,引導有條件區域和城市新建修建全面實行綠色修建規范,到2020年,全市綠色修建面積占新建修建面積比重進步到60%。進一步健全動力計量系統,持續推進供熱計量變革,推進既有寓居修建節能改造,要點推進有改造價值的鄉鎮寓居修建節能改造。鼓舞展開鄉村住宅節能改造。(市建委牽頭,市發改委、市市政局參加)
20.加速展開清潔動力和新動力。有序展開水電,優化風能、太陽能開發布局,量體裁衣展開地熱能等。加大可再生動力消納力度,根本處理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到2020年,非化石動力占動力消費總量比重到達15%。(市發改委牽頭,市財政局參加)
鐵、鋁用炭素、水泥、玻璃、焦化、電解鋁作業力求結束超低排放改造。全文如下:2018年12月3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赴北京市、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代表生態環境保護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看望犒勞據守一線的生態環境監測和強化監督人員,并通過他們向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寬廣干部職工和悉數關心支撐參加生態環境保護作業的各界人士致以新年問候。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1013-2018)》。
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stationary sources
( HJ 1013-2018 2019-07-01實施)
為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人體健康,規范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功能、質量,實施大氣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監測,擬定本規范。本規范規矩了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首要技術要求、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本規范的附錄A、C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為材料性附錄。本規范為初次發布。
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1013-2018)
1.jpg
前語
為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人體健康,規范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功能、質量,實施大氣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監測,擬定本規范。
本規范規矩了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首要技術要求、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
本規范的附錄A、C為規范性附錄,附錄B為材料性附錄。
本規范為初次發布。
本規范由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法規與規范司安排制訂。
本規范起草單位:我國環境監測總站。
本規范生態環境部2018年12月29日贊同。
本規范自2019年7月1日起實施。
本規范由生態環境部解釋。
固定污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1 適用規劃
本規范規矩了固定污染源廢氣中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組成結構、技術要求、功能目標和檢測方法。
本規范適用于固定污染源廢氣中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的規劃、出產和檢測。
2 規范性引證文件
本規范引證了下列文件或其間的條款。但凡不注日期的引證文件,其有用版本適用于本規范。
GB 3836.1 爆炸性環境榜首部分:設備通用要求
GB/T 4208 外殼防護等級(IP 代碼)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
HJ 38 固定污染源廢氣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HJ 75 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
HJ 76 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
3.1非甲烷總烴nonmethane hydrocarbons(NMHC)
在HJ 38 規范規矩的條件下,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上有照應的除甲烷外的其他氣態有機
化合物的總和,除另有說明,效果以碳計。
3.2非甲烷總烴連續監測系統nonmethane hydrocarbons 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system(NMHC-CEMS)
連續監測固定污染源廢氣中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和排放量所需的悉數設備,簡稱NMHC-CEMS。
3.3分析周期analysis cycle time
系統連續運轉時給出兩組測量效果之間的時間間隔。
3.4照應因子response factor
本規范中,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測量其他氣態有機化合物照應值相關于測量丙烷照應值的無量綱比值。
3.5轉化功率conversion efficiency
運用催化氧化設備把除甲烷外的氣態有機化合物氧化掉的功率。
4 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4.1 系統組成
固定污染源NMHC-CEMS 由非甲烷總烴監測單元、廢氣參數監測單元、數據搜集與處理單元組成,見圖1。系統測量廢氣中非甲烷總烴濃度、廢氣參數(溫度、壓力、流速或流量、濕度等),關于含氧量參加污染物折算濃度核算的要一同測量含氧量,一同核算廢氣中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閃現和打印各種參數、圖表,并通過數據、圖文等方法傳輸至辦理部分。
4.2 系統結構
NMHC-CEMS 系統結構首要包括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預處理設備、分析儀器、數據搜集和傳輸設備以及其他輔佐設備等。依據系統測量方法和原理的不同,系統或許由上述悉數或部分結構組成。
4.2.1 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
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首要包括采樣探頭、樣品傳輸管線、流量控制設備和采樣泵等。一般選用抽取測量方法的系統均具有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其詳細技術要求見5.4.1。
4.2.2 預處理設備
預處理設備首要包括樣品過濾設備等,其詳細技術要求見5.4.2。
4.2.3 分析儀器
分析儀器用于對搜集的污染源廢氣樣品進行測量分析,其詳細技術要求見5.4.3。
4.2.4 數據搜集和傳輸設備
數據搜集和傳輸設備用于搜集、處理和存儲監測數據,并能按中心核算機指令傳輸監測數據和設備作業狀況信息,其詳細技術要求見5.4.4。
4.2.5 輔佐設備
選用抽取測量方法的系統,其輔佐設備首要包括氫氣源、尾氣排放設備、反吹凈化及其控制設備、零空氣預處理設備等。其詳細技術要求見5.4.5。
2.jpg
5 技術要求
5.1 外觀要求
5.1.1 NMHC-CEMS 應具有產品銘牌,銘牌上應標有產品名稱、類型、出產單位、出廠編號、制作日期、電源規范、首要參數量程等信息。
5.1.2 NMHC-CEMS 外表應完好無損,無明顯缺點,各零、部件聯接可靠,各操作鍵、按鈕運用靈活,定位準確。
5.1.3 NMHC-CEMS 主機面板閃現清晰,涂色結實,字符、標識易于識別,不應有影響讀數的缺點。
5.1.4 NMHC-CEMS 室外部件的外殼或外罩應至少到達GB/T 4208 中IP55 防護等級要求。
5.2 作業條件
NMHC-CEMS 在以下條件中應能正常作業:
a) 室內環境溫度:(15~35)℃;室外環境溫度:(-20~50)℃;
b) 相對濕度:≤85%;
c) 大氣壓:(80~106)kPa;
d) 供電電壓:AC(220±22)V,(50±1)Hz。
注:特別環境條件下,系統設備的配備應滿意當地環境條件的運用要求。
5.3 安全要求
5.3.1 絕緣電阻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5%條件下,系統電源端子對地或機殼的絕緣電阻不小于20 MΩ。
5.3.2 絕緣強度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5%條件下,系統在1500 V(有用值)、50 Hz正弦波實驗電壓下持續1 min,不應出現擊穿或飛弧現象。
5.3.3 系統應具有漏電保護設備,具有良好的接地方法,防止雷擊等對系統形成損壞。
5.3.4 裝置和運用者應樹立起有用安全方法,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泄露,及防范其他安全風險,若設備裝置環境有防爆要求,則有必要依照GB 3836.1 中相關規矩實行。
5.4 功用要求
5.4.1 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要求
5.4.1.1 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的質料應選用耐高溫、防腐蝕、不吸附、不與待測污染物發生反應的材料,且不影響待測污染物的正常測量。
5.4.1.2 樣品搜集設備應具有加熱、保溫文反吹凈化功用。其加熱應均勻、安穩,加熱溫度應確保在120 ℃以上,或高于煙氣溫度20 ℃,取高者。加熱溫度值應能夠在機柜或系統軟件中閃現查詢。
5.4.1.3 樣品搜集設備應具有顆粒物過濾功用。其采樣設備的前端或后端應具有便于更換或清洗的顆粒物過濾器,過濾器應至少能過濾5 μm 粒徑以上的顆粒物。
5.4.1.4 樣品傳輸管線應具有安穩、均勻加熱和保溫的功用,其加熱溫度應確保在120 ℃以上,或高于煙氣溫度20 ℃,取高者。加熱溫度值應能夠在機柜或系統軟件中閃現查詢。
5.4.1.5 樣品傳輸管線內包覆的氣體傳輸管應至少為兩根,一根用于樣品氣體的搜集傳輸,另一根用于規范氣體的全程校準;系統樣品搜集和傳輸設備應具有結束系統全系統校準的功用要求。
5.4.1.6 采樣泵應具有克服煙道負壓的滿意抽氣才能,并且確保采樣流量準確可靠、相對安穩。
5.4.2 預處理設備
5.4.2.1 預處理設備及其部件應便當收拾和更換,質料應運用不吸附、不與待測污染物發生反應的材料。
5.4.2.2 為防止顆粒物污染分析儀,在氣體樣品進入分析儀之前可設置精密過濾器,精密過濾器應至少能過濾(0.5~2)μm 粒徑的顆粒物。
5.4.3 分析儀器要求
5.4.3.1 選用氣相色譜法的分析儀需具有色譜圖文件自動記載、歷史譜圖查詢等功用。
5.4.3.2 分析儀需具有實時或周期性的檢測當時火焰狀況的功用;一旦偵測到火焰平息,有必要自動堵截焚燒氣源。
5.4.4 數據搜集和傳輸設備要求
5.4.4.1 應閃現和記載超出其零點以下和量程以上至少10%的數據值。當測量效果逾越零點以下和量程以上10%時,數據記載存儲其zui小或zui大值。
5.4.4.2 應具有閃現、設置系統時間和時間標簽功用,數據為設置時段的平均值。
5.4.4.3 能夠閃現實時數據,具有查詢歷史數據的功用,并能以報表或報告方法輸出,相關日報表、月報表和年報表的格式要求拜見附錄A。
5.4.4.4 具有數字信號輸出功用。
5.4.4.5 具有中文數據搜集、記載、處理和控制軟件。數據搜集、記載、處理要求拜見HJ 76中附錄B。
5.4.4.6 系統斷電后,能自動保存數據;康復供電后系統可自動發動,康復運轉狀況并正常開端作業。
5.4.5 輔佐設備要求
5.4.5.1 氫氣源聯接管路應運用不銹鋼質料,一旦檢測到氫氣有泄露時,應自動堵截氣源。
5.4.5.2 氫氣純度至少到達99.99%,其他作業氣源純度應滿意分析儀器運用要求。
5.4.5.3 系統尾氣排放管路應規范敷設,不應隨意放置。
5.4.5.4 系統尾氣排放設備應能確保排放尾氣中的水分不冷凝、累積乃至結冰,形成尾氣排放管路堵塞和排氣不暢,必要時應配套加熱或伴熱設備、氣液分離設備等設備。
5.4.5.5 系統應依據現場實際需要配備守時自動反吹設備,用以守時對樣品搜集設備等其他測量部件進行反吹,防止出現由于顆粒物等累積形成的堵塞狀況。
5.4.5.6 零空氣預處理設備應具有除塵、除水、除油、除烴等功用,其發生的零氣應符合7.1.2.2 的要求。
5.4.5.7 系統內部氣體管路以及電路、數據傳輸線路等應規范敷設,同類管路應盡或許會集匯總設置;不同類型的管路或不同效果、方向的管路應選用清晰標識加以區別;各種走線應安全合理,便于查找保護修理。
5.4.6 校準功用要求
5.4.6.1 系統應能用手動和/或自動方法進行校準。
5.4.6.2 選用抽取測量方法的系統,應具有固定的和便于操作的規范氣體全系統校準功用。
6 功能目標
6.1 實驗室檢測
6.1.1 分析周期
系統分析周期:≤2 min。
6.1.2 儀器檢出限
系統的檢出限:≤0.8 mg/m3。
6.1.3 重復性
重復性(相對規范偏差):≤2%。
6.1.4 線性誤差
線性誤差:不逾越±2%滿量程。
6.1.5 24 h 漂移
24 h 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不逾越±3%滿量程。
6.1.6 環境溫度改動的影響
環境溫度在(15~35)℃規劃內改動,非甲烷總烴示值的改動:不逾越±5%滿量程。
6.1.7 進樣流量改動的影響
進樣流量改動±10%,非甲烷總烴示值的改動:不逾越±2%滿量程。
6.1.8 供電電壓改動的影響
供電電壓改動±10%,非甲烷總烴示值的改動:不逾越±2%滿量程。
6.1.9 氧氣的影響
氧對零點和量程點測量的影響:不逾越±2%滿量程。
6.1.10 照應因子
系統測量非甲烷總烴時其他VOCs 組分相對丙烷的相對質量照應因子有必要滿意一定規劃的要求,如表1 所示。
3.jpg
6.1.11 轉化功率
運用催化氧化技術氧化除甲烷外的氣態有機化合物的設備,其轉化功率應不低于95%。
6.1.12 平行性
三臺(套)系統測量同一規范樣品示值的相對規范偏差不逾越5%。
6.2 污染物排放現場檢測
6.2.1 分析周期
系統分析周期:≤3 min。
6.2.2 24 h 漂移
24 h 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不逾越±3%滿量程。
6.2.3 準確度
當參比方法測量非甲烷總烴濃度的平均值:
a) <50 mg/m3 時,NMHC-CEMS 與參比方法測量效果平均值絕隊誤差的絕隊值:≤20mg/m3;
b) ≥50 mg/m3~<500 mg/m3 時,NMHC-CEMS 與參比方法測量效果的相對準確度:≤40%;
c) ≥500 mg/m3 時,NMHC-CEMS 與參比方法測量效果的相對準確度≤35%。
6.2.4 廢氣參數功能目標
廢氣參數(氧氣、流速、煙溫、濕度)的功能目標要求應符合HJ 76 相關要求。
2.jpg
5 技能要求
5.1 外觀要求
5.1.1 NMHC-CEMS 應具有產品銘牌,銘牌上應標有產品名稱、類型、生產單位、出廠編號、制造日期、電源標準、首要參數量程等信息。
5.1.2 NMHC-CEMS 外表應完好無缺,無顯著缺點,各零、部件銜接牢靠,各操作鍵、按鈕運用靈活,定位精確。
5.1.3 NMHC-CEMS 主機面板顯現清晰,涂色結實,字符、標識易于識別,不該有影響讀數的缺點。
5.1.4 NMHC-CEMS 室外部件的外殼或外罩應至少達到GB/T 4208 中IP55 防護等級要求。
5.2 作業條件
NMHC-CEMS 在以下條件中應能正常作業:
a) 室內環境溫度:(15~35)℃;室外環境溫度:(-20~50)℃;
b) 相對濕度:≤85%;
c) 大氣壓:(80~106)kPa;
d) 供電電壓:AC(220±22)V,(50±1)Hz。
注:特別環境條件下,體系設備的裝備應滿足當地環境條件的運用要求。
5.3 安全要求
5.3.1 絕緣電阻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5%條件下,體系電源端子對地或機殼的絕緣電阻不小于20 MΩ。
5.3.2 絕緣強度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5%條件下,體系在1500 V(有效值)、50 Hz正弦波試驗電壓下繼續1 min,不該呈現擊穿或飛弧現象。
5.3.3 體系應具有漏電保護設備,具有良好的接地措施,防止雷擊等對體系形成損壞。
5.3.4 安裝和運用者應建立起有效安全措施,防止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走漏,及防范其他安全危險,若設備安裝環境有防爆要求,則有必要按照GB 3836.1 中相關規則履行。
5.4 功用要求
5.4.1 樣品收集和傳輸設備要求
5.4.1.1 樣品收集和傳輸設備的原料應選用耐高溫、防腐蝕、不吸附、不與待測污染物發作反響的資料,且不影響待測污染物的正常丈量。
5.4.1.2 樣品收集設備應具有加熱、保溫和反吹凈化功用。其加熱應均勻、安穩,加熱溫度應保證在120 ℃以上,或高于煙氣溫度20 ℃,取高者。加熱溫度值應可以在機柜或體系軟件中顯現查詢。
5.4.1.3 樣品收集設備應具有顆粒物過濾功用。其采樣設備的前端或后端應具有便于更換或清洗的顆粒物過濾器,過濾器應至少能過濾5 μm 粒徑以上的顆粒物。
5.4.1.4 樣品傳輸管線應具有安穩、均勻加熱和保溫的功用,其加熱溫度應保證在120 ℃以上,或高于煙氣溫度20 ℃,取高者。加熱溫度值應可以在機柜或體系軟件中顯現查詢。
5.4.1.5 樣品傳輸管線內包覆的氣體傳輸管應至少為兩根,一根用于樣品氣體的收集傳輸,另一根用于標準氣體的全程校準;體系樣品收集和傳輸設備應具有完結體系全體系校準的功用要求。
5.4.1.6 采樣泵應具有克服煙道負壓的滿足抽氣能力,并且保證采樣流量精確牢靠、相對安穩。
5.4.2 預處理設備
5.4.2.1 預處理設備及其部件應便利整理和更換,原料應運用不吸附、不與待測污染物發作反響的資料。
5.4.2.2 為防止顆粒物污染剖析儀,在氣體樣品進入剖析儀之前可設置精密過濾器,精密過濾器應至少能過濾(0.5~2)μm 粒徑的顆粒物。
5.4.3 剖析儀器要求
5.4.3.1 選用氣相色譜法的剖析儀需具有色譜圖文件主動記載、歷史譜圖查詢等功用。
5.4.3.2 剖析儀需具有實時或周期性的檢測當時火焰情況的功用;一旦偵測到火焰熄滅,有必要主動切斷燃燒氣源。
5.4.4 數據收集和傳輸設備要求
5.4.4.1 應顯現和記載超出其零點以下和量程以上至少10%的數據值。當丈量成果超越零點以下和量程以上10%時,數據記載存儲其zui小或zui大值。
5.4.4.2 應具有顯現、設置體系時刻和時刻標簽功用,數據為設置時段的平均值。
5.4.4.3 可以顯現實時數據,具有查詢歷史數據的功用,并能以報表或報告辦法輸出,相關日報表、月報表和年報表的格式要求拜見附錄A。
5.4.4.4 具有數字信號輸出功用。
5.4.4.5 具有中文數據收集、記載、處理和操控軟件。數據收集、記載、處理要求拜見HJ 76中附錄B。
5.4.4.6 體系斷電后,能主動保存數據;康復供電后體系可主動發動,康復運轉情況并正常開始作業。
5.4.5 輔佐設備要求
5.4.5.1 氫氣源銜接管路應運用不銹鋼原料,一旦檢測到氫氣有走漏時,應主動切斷氣源。
5.4.5.2 氫氣純度至少達到99.99%,其他作業氣源純度應滿足剖析儀器運用要求。
5.4.5.3 體系尾氣排放管路應標準敷設,不該隨意放置。
5.4.5.4 體系尾氣排放設備應能保證排放尾氣中的水分不冷凝、累積乃至結冰,形成尾氣排放管路阻塞和排氣不暢,必要時應配套加熱或伴熱設備、氣液分離設備等設施。
5.4.5.5 體系應根據現場實際需要裝備定時主動反吹設備,用以定時對樣品收集設備等其他丈量部件進行反吹,避免呈現因為顆粒物等累積形成的阻塞情況。
5.4.5.6 零空氣預處理設備應具有除塵、除水、除油、除烴等功用,其發作的零氣應契合7.1.2.2 的要求。
5.4.5.7 體系內部氣體管路以及電路、數據傳輸線路等應標準敷設,同類管路應盡或許集中匯總設置;不同類型的管路或不同作用、方向的管路應選用清晰標識加以區別;各種走線應安全合理,便于查找保護修理。
5.4.6 校準功用要求
5.4.6.1 體系應能用手動和/或主動辦法進行校準。
5.4.6.2 選用抽取丈量辦法的體系,應具有固定的和便于操作的標準氣體全體系校準功用。
6 性能指標
6.1 實驗室檢測
6.1.1 剖析周期
體系剖析周期:≤2 min。
6.1.2 儀器檢出限
體系的檢出限:≤0.8 mg/m3。
6.1.3 重復性
重復性(相對標準偏差):≤2%。
6.1.4 線性誤差
線性誤差:不超越±2%滿量程。
6.1.5 24 h 漂移
24 h 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不超越±3%滿量程。
6.1.6 環境溫度改變的影響
環境溫度在(15~35)℃規模內改變,非甲烷總烴示值的改變:不超越±5%滿量程。
6.1.7 進樣流量改變的影響
進樣流量改變±10%,非甲烷總烴示值的改變:不超越±2%滿量程。
6.1.8 供電電壓改變的影響
供電電壓改變±10%,非甲烷總烴示值的改變:不超越±2%滿量程。
6.1.9 氧氣的影響
氧對零點和量程點丈量的影響:不超越±2%滿量程。
6.1.10 呼應因子
體系丈量非甲烷總烴時其他VOCs 組分相對丙烷的相對質量呼應因子有必要滿足一定規模的要求,如表1 所示。
3.jpg
6.1.11 轉化功率
運用催化氧化技能氧化除甲烷外的氣態有機化合物的設備,其轉化功率應不低于95%。
6.1.12 平行性
三臺(套)體系丈量同一標準樣品示值的相對標準偏差不超越5%。
6.2 污染物排放現場檢測
6.2.1 剖析周期
體系剖析周期:≤3 min。
6.2.2 24 h 漂移
24 h 零點漂移和量程漂移:不超越±3%滿量程。
6.2.3 精確度
當參比辦法丈量非甲烷總烴濃度的平均值:
a) <50 mg/m3 時,NMHC-CEMS 與參比辦法丈量成果平均值絕隊誤差的絕隊值:≤20mg/m3;
b) ≥50 mg/m3~<500 mg/m3 時,NMHC-CEMS 與參比辦法丈量成果的相對精確度:≤40%;
c) ≥500 mg/m3 時,NMHC-CEMS 與參比辦法丈量成果的相對精確度≤35%。
6.2.4 廢氣參數性能指標
廢氣參數(氧氣、流速、煙溫、濕度)的性能指標要求應契合HJ 76 相關要求。